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畢卡索的故事

1881 10月25日,巴布羅.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約馬拉加,父親荷西.路易茲-布拉斯柯,母親瑪莉亞.畢卡索。畢卡索有二個妹妹:羅拉(1884-1958)及康雪柏香(1887-1895)。

1895 14歲,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,其父於該校任教。

1896 作品「第一次領聖禮」參加巴塞隆納美術與工業展。

1897 16歲,獲准進入馬德里聖費爾南多皇家學院就讀。

1898 重返巴塞隆納,經常出入「四隻貓」酒館,結識卡薩吉瑪斯(1881-1901),及日後成為其私人秘書的沙巴特斯(1881-1968)開始與前衛藝術圈往來。

1900 在「四隻貓」酒館舉行首次個展。首次前往巴黎,居住於蒙馬特區。

1901 於弗拉畫廊(弗拉,1868-1939)舉行畫展。結識詩人雅克伯(18761994)。卡薩吉瑪斯自殺。藍色時期開始(1901-1904)

1902 春天及秋天,二度於伯特,威爾畫廊舉行畫展。

1903 春天,重返巴塞隆納。

1904 重返巴黎,定居於「洗衣船」。完成畫作「賽蕾絲汀」,粉紅色時期開始(1904-1906)。結識阿波里內爾(1880-1918)。開始與費爾南德(1881-1966)同居。

1905 於塞魯利耶畫廊展出。結識潔楚.斯坦因(1874-1946)與李奧.斯坦因、詩人安德雷.沙蒙(1881-1969)及畫商威廉.伍德。

1906 在潔楚.斯坦因的介紹下認識馬諦斯(1869-1954)。夏天,與費爾南德相偕前往西班牙庇里牛斯山區的哥索。

1907 開始創作「亞維儂姑娘」。夏天,結識畫商丹尼-亨利.卡恩威勒(1884-1979)。秋天,結識布拉克(1882-1963)。

1909 於西班牙霍爾塔德艾布洛小鎮養病。九月重返巴黎,定居於克里希大道11號。191O 與費爾南德夫婦前往西班牙。

1911 首度前往法國南部塞赫鎮居留,同行者有費爾南德、布拉克夫婦及畫商卡恩威勒。末參加秋季沙龍展。結識艾娃.谷維。

1912 完成第一批拼貼作品,並開始與布拉克合作紙貼畫。

1913 5月,父親去世。夏天,再度定居巴黎修文勒雪街。

1914 至亞維儂避暑,11月底返回巴黎。羅森伯成為畢卡索的新畫商。

1915 結識考克多(1889-1963)1916定居於巴黎近郊蒙乎吉。

1917 2月至4月間,前往義大利(羅馬、拿坡里、龐貝、佛羅倫斯),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共同準備芭蕾舞劇「遊行」的演出,因而結識舞者歐嘉(1891-1955)。4月底重返巴黎。5月18日,「遊行」於夏特雷劇院首演。6月,前往馬德里。11月底重返巴黎,與歐嘉定居於蒙乎吉。

1918 與馬諦斯於保羅.基庸畫廊舉行聯展。7月12日,於巴黎俄羅斯教堂與歐嘉結婚,至畢亞利茲度假。11月底,定居於巴黎波耶西街。好友阿波里內爾去世。

1919 於英國居留,準備「三角帽」芭蕾舞劇,7月22日於倫敦阿爾漢伯拉劇院演出。與歐嘉前往蔚藍海岸的聖拉斐爾避暑。

1921 2月4日,長子保羅出生(於1975年去世)。5月21日,「佛朗明哥風情畫」於巴黎西加爾劇場首演時,負責舞台設計。前往楓丹白露避暑,並完成畫作「噴泉旁三位婦人」。

1922 前往不列塔尼避暑,創作「海邊奔跑的二個女人」。

1923 前往蔚藍海岸的安提布海岬避暑,完成「牧羊神的笛子」。

1924 6月8日,芭蕾舞劇「墨丘利神」於巴黎夏特雷劇院首演時,負責製作舞台佈景。6月20日,芭蕾舞劇「藍色火車」首演。前往法國南部的穹雷班避暑。

1925 3至4月,前往蒙地卡羅。至穹雷班避暑。11月4日,參加於皮耶畫廊舉行的首次超現實主義畫派展覽。薩提去世。

1927 結識年僅17歲的瑪莉-德蕾莎.華特(1909-1975)。

1929 第二次前往布列塔尼半島,並於狄那市結識達利。

1930 6月,買下距巴黎80公里的柏吉盧城堡。秋天,將瑪莉-德蕾莎安頓於離家不遠的一棟公寓中。

1931 5月,於柏吉盧城堡設立雕塑工作室。超現實畫派首次於美國展出,參展者包括:畢卡索、達利、基里詞、恩斯特。

1932 6月,喬治.柏第畫廊及蘇黎士藝術館展出「畢卡索回顧展」。

1933 6月,斯基拉與田利亞德創辦《人身牛頭怪》雜誌,創刊號封面為畢卡索設計。皮耶.柯勒畫廊舉行超現實畫派聯展,參展者包括:杜象、艾盧雅、傑克梅第、達利、馬格利特、畢卡索、曼雷、唐基。

1934 最後一次與歐嘉、保羅前往西班牙。

1935 於皮耶畫廊展出紙貼畫作品。6月,與歐嘉分居。9月5日,瑪莉德雷莎與畢卡索的女兒瑪雅誕生。

1936 結識艾盧雅(1895-1952)。詩作刊載於《藝術筆記》。艾盧雅介紹畢卡索認識朵拉.瑪爾(1907-1997),牠是攝影師兼畫家。畢卡索與她在法國南部地中海的慕瞻度過夏天,同行者還有攝影師曼雷、畢卡索的畫商羅森伯、艾呂雅及畢卡索的出版商澤爾弗。與瑪莉-德雷莎、瑪雅定居於勒潼布雷莫德。

1937 畫室設於巴黎格蘭奧古斯汀街7號。4月26日,佛朗哥將軍在德國的協助下,轟炸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格爾尼卡小鎮。7月12日,畢卡索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之西班牙館展出名作「格爾尼卡」。

1939 1月13日,母親逝世。7月22日,畫商弗拉逝世。畢卡索數度前往華雍。於紐約舉行回顧展:「畢卡索,四十年的藝術生涯」。

1940 定居華雍。1994創作第一部超現實主義劇作:「被抓住尾巴的慾望」。

1943 結識方斯華姿.吉洛(1921年出生)。

1944 10月5日,加入法國共產黨。10月6日,秋季沙龍與畢卡索回顧展開幕。

1945 於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畫作品。參加秋季沙龍展,並與馬諦斯在倫敦及布魯塞爾舉行聯展。

1946 與方斯華姿.吉洛同居。10-11月,於法國南部的安提布城堡中創作。

1947 5月15日,方斯華姿與畢卡索的兒子克羅德誕生。前往穹灣。8月,在華洛利鎮的陶藝家哈米耶工作室中製陶。

1948 參加第24屆威尼斯雙年展,作品首度在義大利展出。出席在華沙舉行的知識份子和平大會。

1949 4月19日,畢卡索與方斯畢姿的女兒帕樂瑪出生。二度前往義大利,參加於羅馬舉行的和平大會。

1950 1951創作「韓國大屠殺」。保羅的女兒瑪莉娜出生,為畢卡索的第一個孫女。

1952 著手創作第二齣舞台劇劇本「四個小女孩」,於1958年出版。以「戰爭與和平」為題,裝飾華洛利鎮的小教堂。

1953 羅馬國家現代藝術畫廊、米蘭真實皇宮、法國里昂市及巴西聖保羅市分別舉辦畢卡索個展.。年底,在華洛利鎮的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遇見賈桂琳.洛克。

1954 方斯華姿離開畢卡索。畢卡索與賈桂琳前往巴黎,後又前往華洛利鎮。保羅的兒子巴布利多出生,為畢卡索的第一個男孫。

1955 第一任妻子歐嘉去世。6月起,與賈桂琳定居於坎城的加利幅尼亞別墅。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行畢卡索回顧展。與克魯佐共同拍攝「畢卡索的神秘」。

1956 畢卡索邀請張大千至坎城加利幅尼亞別墅。電影「畢卡索的袖秘」公開放映。

1957 著手進行以委拉斯蓋茲「宮女」為藍本的變奏系列畫作。進行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的裝飾計劃。

1958 買下佛文納格城堡。1959保羅的第二個兒子貝納出生,為畢卡索的第二個男孫。

1961 於華格利鎮與賈桂琳.洛克結婚。

1963 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成立。

1966 巴黎大、小皇宮舉行畢木索回顧展。

1967 拒絕接受法國國家榮譽勳章,並放棄位於巴黎格蘭奧古斯汀街的工作室。

1968 秘書沙巴特斯(生於1881年)去世。於巴黎雷希斯畫廊展出「347」版畫系列。

1970 收藏在西班牙家中的畫作捐贈給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。後於亞維儂的教皇宮殿展出近作。

1971-

1973 4月8曰,去世於慕瞻,享年92歲。5月23日,亞維儂教皇宮殿舉辦「畢卡索作品大展」,由澤爾弗遺孀籌辦。

莫札特的故事

才氣縱橫-是我們對傑出的作曲家常用的讚詞,可是如果這形容詞只能用在一位作曲家身上的話,那當然非莫札特莫屬了。莫札特的天才標誌,固然顯示在他與俱來、全身上下散發的濃郁之音樂氣息:3歲彈琴、5歲作協奏曲、6歲開始旅行演奏、8歲寫交響曲、11歲完成第一部歌劇、13歲擔任主教樂 之首席,但更特別、更令人驚訝的,應是他音樂領域全方位之把持。說到『前奏曲與賦格』,我們想起巴哈(J.S.Bach);提起藝術歌曲,則舒伯特(F.Schubert);歌劇,威爾第(G.Verdi);但莫札特,他根本是個全能者、萬有者 莫札特幾乎寫遍了各類型的音樂,同時在任一類他都是箇中 楚。凡經他碰觸過的,都成了閃爍的黃金;這樣的作曲家,西洋音樂歷史上找不出第二位。



貝多芬曾說:我是素來最崇拜莫札特的人,直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我還是崇拜他.他努力創作德意志的民族歌劇,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他創作了最後一部歌劇(魔笛),這是一部以童話形式表現了光明與黑暗相爭反襯的德國歌劇。



李奧波德.莫札特(Leopold Mozart,以下簡稱為李奧波德)是沃夫岡.阿瑪迪斯.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,1756-91,以下簡稱為莫札特)的父親,他在1719年生於巴伐利亞的奧格斯堡(Augsburg)。1737年搬到薩爾斯堡(Salzburg),在大學攻讀神學、邏輯和法律。離開學校後,他為圖恩暨塔科西斯的約翰伯爵(Count Johann of Thurn and Taxis)工作,身兼僕役與樂師。李奧波德是莫札特家族中第一個對音樂產生興趣的人,他的父親是奧格斯堡的大裝訂商,其他近親則多為建築師或營建商。



1743年,當李奧波德獲知薩爾斯堡王子主教西格斯蒙.馮.席拉登巴哈大主教(Archbishop Sigismund von Schrattenbach)府的第四小提琴手出缺,便前往應徵。很幸運地,他被錄取了,從此展開終身的音樂生涯。在1756年,也就是莫札特出生的那一年,他曾出版一本論文集《小提琴演奏法》。



莫札特小時候體弱多病,但是過得很愉快。儘管他在音樂上天賦異稟,但是他在語言方面也絲毫不遜色,特別是他的義大利文相當好。除了語言之外,他也擅長算術。



莫札特最後在1779年1月回到薩爾斯堡。這時候他就像是個飽經風霜的年輕人--母親過世,心愛的人離他而去,找不到有錢的贊助人,也找不著工作,他別無選擇,只有順從父親的安排,回到薩爾斯堡大主教的樂團,因他有義務幫忙償還家裡的債務。1785年夏天對莫札特而言意義非心尋常,因為他在維茲勒男爵家中首度邂逅洛倫佐.戴.龐特。1791年春天,莫札特的老友艾曼.席康奈德提出項奇特而出人意表的要,求要他為齣默劇《魔笛》配上樂曲,這些作品並非純正的歌劇,但是觀眾倒很多。



莫札特的夫人-康斯坦采-又懷有身孕,為了恢復元氣,她又前往巴登,有次莫札特到巴登探望妻子後寫下一首短短的經文歌《聖禮頌》,這是他繼1783年的C小調彌撒曲後的一首宗教樂曲。康斯坦采在7月26日生下么子法爛蘭茲.賽威爾.沃夫岡.莫札特,令人欣慰的是,這名男嬰能熬過嬰兒期,並一直活到1844年。



莫札特的健康情形持續惡化,令他的朋友相當關切,九月中旬,他最後一次離開布拉格,一回到維也納即馬投入《魔笛》的排練,同時還撥空為友人安東.史達勒譜寫一曲優美的單簧管協奏曲。儘管莫札特的身體越來越糟,康斯坦采還是在十月前往巴登,留下丈夫一個人,到了11月20日,莫札特的病情惡,化再也無力下床,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他一直發著高燒,加上嚴重的頭痛,四肢開始腫脹,且不時發作嚴重的狀況,康斯坦采回來時發現他丈夫己經痛苦不堪,他的體力一天不如一天,最後己沒有體力和精神繼續完成《安魂曲》。1791年12月5日星期一清晨他結束了短暫而絢爛的一生。



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,1756~1791)出生於德國的薩爾玆堡。父親雷奧波德(Leopold Mozart)是宮廷樂師,在1756年因為發表小提琴演奏法而聲名大噪。由於雷奧波德對音樂教育的注重,造就未來音樂史上的一顆明星。

莫札特四歲時會彈琴,五歲時即開始作曲,十二歲時已經發表他的第一部歌劇。由於從小天資聰穎, 雷奧波德於是帶著莫札特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,風靡當時的莫札特於是得到神童的美譽。



莫札特年齡增大後,失去了神童光彩。1773年莫札特回到薩爾茲堡,被大主教高羅雷多(Hieronymus Colloredo)任命為宮廷樂師,然而於1777年,莫札特與大主教高羅雷多不合,與母親離開薩爾茲堡,前往慕尼黑、曼海姆巴黎等地另謀他職。然而結果不但讓莫札特大為失望,停留巴黎時更遭喪母之痛,莫札特只好順從父親心意,回到薩爾茲堡。



1779年,莫札特再度任職於薩爾茲堡,然而與大主教間的關係日益惡劣。1781年,莫札特受高羅雷多命令前往維也納,然而兩人在此決裂,最後莫札特欣然離去,展開自由的新生活。次年,與康斯丹采結婚,之後幾年,莫札特在維也納寫作了無數輝煌的作品。然於1791年病逝於維也納,莫札特流星般短暫的生命劃下了句點。



莫札特一生起起落落,臨死前完成許多不朽的作品,「魔笛」、「安魂曲」與豎笛協奏曲(KV622)皆是此時的代表作。之外,尚有「費加洛婚禮」」、「後宮誘逃」、「唐.喬凡尼」等多部歌劇,包含「周彼得」、「巴黎」等四十多首交響曲,及眾多樂曲遺世。



莫札特打破海頓制式的交響曲寫作方式,並使鋼琴協奏曲達到了極致,對於後世的音樂具有啟示作用,後世音樂家間接或直接受其影響者更不在少數!後人讚譽莫札特為「繆司之子」,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天才。由於現今莫札特作品目錄大致由寇海爾(Koechlin Verzeichnis)底定,遂於作品前附上K.或K.V.以茲紀念其貢獻。

琵琶拼圖


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

笛子--紫竹調

梵谷的故事

西元 1853年3月30日,文生‧梵谷出生於荷蘭布拉特省小村莊格羅渥特的松丹特,父親是基督教的新教牧師,家境小康。

梵谷自幼喜愛繪畫,十六歲時梵谷結束學業,但對未來志向依然前途茫茫,他的叔叔當時是畫商,幫他在畫行海牙總行謀到一份職員差事。但他對藝術日益著迷,經商的興趣就越來越淡,1876年,他被公司解雇,回到故鄉荷蘭。

梵谷此時心中充滿宗教熱忱,於是前往肯特郡的南斯濟特,擔任語文教師,後來又轉到倫敦附近的伊斯耳沃斯,擔任小學教師並且兼任傳教士。

數月之後,他前往阿姆斯特丹學習神學,1879年6月到貧困的礦區,擔任非神職牧師,儘管生活非常清苦,但他全心投入,體會到災民的痛苦,心中也非常悲哀,不眠不休和災民生活在一起,和教會的立場紛歧,而終於被解除牧師職務。

梵谷的傳教活動雖然失敗,但在礦區的八個月中,他畫了大量的素描,正是因此建立獻身藝術的決心。他把自己的決定寫信告訴弟弟西奧,西奧擔心哥哥的生計,毅然決定供養他的生活。

1880年10月,梵谷前往布魯塞爾學習解剖學、透視學,可是因生活困難,被迫輟學回家,此時他愛上寡居的表姐,但表姐回絕了他的求愛,同時也與父親劇烈爭吵,梵古再度離家,前往海牙繼續追求他的夢想。

梵谷在海牙受到親戚畫家安東‧奧佛的鼓勵,從此專心致力繪畫,在畫模特兒期間,認識妓女克里斯丁‧霍尼。梵谷誠心搭救她,並且同住在一起,但難以克服強大的壓力,最後還是離開克里斯丁,回到家裡。

梵谷在家期間,繪畫有很大進步,畫了近兩百張習作,他反覆描摹農民骨節粗大的手及刻苦的生活,這些習作為他創作「吃馬鈴薯的人」奠定了基礎。1885年冬,他父親突然逝世,梵古帶著菲薄的資產,前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,考取了美術學院,一個月後,他與教授發生爭執,於是憤而退學,前往巴黎。梵谷在巴黎期間,重新點燃繪畫的激情,此時他的弟弟西奧,已成為一位精明能幹的畫商,同時為他引見了巴黎藝術界的大批名流-土魯茲、羅特列克、畢沙羅、秀拉,更與畫家高更結成莫逆之交。



梵谷和這些藝術家在一起期間獲益很大,同時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,這一時期創作了「自畫像」和「唐基老爹」,並且接觸到印象主義和其它前衛運動,都深刻影響了他的繪畫,色彩的運用開始轉變,素描中出現了不少富有情趣的都市風光-「克利希林蔭大道」、「勒皮克街文生寓所的窗外景象」等作品,為了追求靈感及創作,他決定離開曾度過兩年充實光陰的巴黎,到南方去尋找陽光。


1888年2月,梵谷抵達普羅旺斯省的阿爾鎮著手創作,完成了「昂格拉橋」、「豐收景象」等作品,同時租下了拉馬丁廣場的黃屋,更寫信邀請高更與他同住,在此之前已創作了「夜晚的咖啡館」及著名的「臥室圖」。 梵谷和高更在黃屋同住了兩個月,是他創作欲最旺盛時期,可是由於個性和看法差異太大,壓力越來越嚴重,十二月的一個晚上時,梵谷精神狂亂下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,並送給一位妓女,因精神錯亂被送進醫院。出院後,他一連數星期創作了幾幅寧靜安詳的作品,包括著名的「向日葵」。



梵谷出院後,阿爾鎮的居民聯名請願,要求將他隔離,結果當局下令將梵古關入精神病院,但在入院期間,他的作品有生以來第一次售出,曾在布魯塞爾展出過。

梵谷離開聖雷米後,前往巴黎小住,看望弟弟和弟媳,然後來到巴黎以北的奧文斯鄉下,嘉賽醫生負責照料他,並成為梵谷肖像畫中的人物,著名的「麥田群鴉」畫作也於這期間完成,同時反映出他內心深處強烈之悲哀。

1890年7月27日,梵谷走入一片田野,朝向自己的胸部開了一槍,兩天後他與世長辭,享年三十七歲,死時只有嘉賽醫生和弟弟西奧在他身邊,結束痛苦的一生

琵琶的由來

  琵琶的由來,傳說是秦朝興起而在漢朝盛行,且認為琵琶是道地的中國產物,但梨春園彈奏琵琶的抱法與南管不同;南管所用的琵琶屬於「南琶」,是仿七絃琴絃上十三音而做四相九品十三音。彈奏時以橫抱方式,是依魏晉唐宋古制而來,國樂或北管的北琶是豎抱方式。
琵琶 已有倆千多年的流傳歷史.由漢代到唐代極盛, 直到現代,經久不衰.歷代琵琶演奏家,作曲家和制作大師在實踐中不斷改進, 使音響鏗鏘美妙,富有金石之聲.演奏指法丰富多樣,表現力極強.其傳統樂曲源遠流長, 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生活風貌.它是件能文能武,能古能今,能中能西的樂器.尤其是其典雅的一面, 更能使人產生共鳴,倍感親切.
最早「琵琶」是彈撥一類樂器的通稱。遠在 西元前三世紀,中國就有常柄、皮面、圓形音箱的琵琶,名「弦」。漢代亦有木面十二柱的琵琶出現。約在西元三百五十年前後,通過印度傳到中國的一種琵琶,梨形音箱、曲頸、四條弦,叫「曲項琵琶」,這是現代琵琶的前身。它吸收了秦、漢琵琶的長處改造發展,並經後人不斷改進,由有相無品增加至四相十多品,民國後,採用十二音平均律,增至六相二十四品,音域擴大。
演奏方法最初用木撥彈奏,唐代中葉改用手指,彈奏技巧經長期發展,日趨複雜,表現力益豐富。現今傳遍中國南北各地,除做為演奏、重奏、合奏等純樂器的形式出現外,在戲曲、曲藝、歌唱等伴奏樂隊中也廣泛地被應用,是我國相當重要的彈撥樂器。
 
       又名「枇杷」,撥奏絃鳴樂器,是一種早期從外國傳入的彈撥樂器,本源自古波斯(今伊朗)。廣泛用於中國民族樂隊的彈撥樂器。它的歷史悠久,積累了高超的演奏技藝及豐富曲目,成為既能獨奏,又能伴奏和合奏的重要樂器。琵琶二字,在中國古代是摹擬演奏手法的形聲字。右手向前彈出曰「琵」,向後彈進曰「琶」,是彈奏時的兩個基本手法,凡是用這兩個手法抱在懷中彈奏的樂器,在早期都稱為琵琶。
相傳漢代解憂公主曾將它帶到西域,故又名漢琵琶。晉代阮咸,以擅長彈奏此器著名,後人稱之為阮咸琵琶,簡稱為阮。如秦琴、月琴、三絃、雙清等都屬於這一系統。約在350年前後由印度傳入中國的北方,551 年前又傳到南方。自魏朝開始,琵琶成為宮庭宴樂最主要的娛樂表演。很多有名的戰爭,也都以琵琶為主角來譜寫樂曲。在隋唐時代,琵琶主要用於歌舞的伴奏,節奏鮮明,用撥子彈奏。到了宋元時代,因說唱、戲曲的興起,原來4個相位,僅能奏1個八度加純四度,音域狹窄,不能適應聲樂伴奏及器樂獨奏的要求。經歷代人民在實踐中加以改進,吸收了漢琵琶的優點增設品位擴大音域。演奏形式由橫彈改為豎彈;棄掉撥子,用手指彈奏,大大提高了琵琶的表現力。近年琵琶已發展到六相廿四品,具備十二個半音,方便轉調。音量大小適中,音色純淨而飽滿。
琵琶曲有大曲、小曲之分。大曲亦稱大套,它的結構形式可分3種。第1種是多段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,描寫單一的內容。第2種是由幾個小曲聯成一套,所聯的小曲可多可少。如<陽春古曲>是由<大十樣景>、<小十樣景>等 10個小曲加一段<尾聲>組成。第 3種為<龍船>的曲式,長期流行在民問,為歷來琵琶譜所不載。其法先在琵琶上奏一段摹擬鑼鼓節奏的音調,然後接奏一曲琵琶化了的民歌;再奏一段鑼鼓,再接另一曲民歌。如此交替進行,長短不拘,視演奏者加工民間歌的多少、時間的長短而定。過去彈詞藝人中書彈琵琶者,往往在書場中以此為開場,吸引聽眾。
琵琶曲中,大曲有文武之分。文套宜於表現文靜細膩、柔和美妙的情趣;武套適於表現威武雄健、豪放爽朗的氣概。華氏(琵琶譜)中的小曲亦有文板、武板之稱,文板大都是指慢板,曲調比較文靜而秀麗;武板是指快板,曲調流暢活潑。
琵琶各部名稱及構造

軫子: 兩旁有四根木柱,用來絞動弦線。
相:
頸部崁有六根半圓形的木條。
品:
腹部有銳角的橫木條。
面板:
用桐木為材料。
四弦:
    一弦:
又名子弦
     二弦:又名中弦
     三弦:又名老弦
     四弦:又名纏弦

腹手:
為下端繫弦用。